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
不写作业母慈子孝
一写作业鸡飞狗跳
现在很多的家长
在看着孩子写作业的时候
往往会暴跳如雷
于是每天晚上
整个小区都是家庭伦理剧现场
除了各位父母的咆哮声
还有此起彼伏的小孩哭声

家长们对于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
吐槽无数
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
这辈子要陪孩子写作业
甚至,还有说原本出身书香世家
这辈子80%的脏话全都用在辅导作业上了

网友一
每次辅导作业都会很大声,孩子爸爸劝我别生气。有一次实在是太累了,就让孩子爸爸辅导了一会儿,结果他简直是暴跳如雷,过来找我说还是你来教吧,否则我都忍不住想要揍他的冲动。

网友二
现在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,已经把大宝送到了托管中心,这样就不用自己看着孩子写作业了,最起码还能多活两年。

网友三
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,然后心梗住院了,做了两个支架。想来想去命重要,作业什么的顺其自然吧!
这么严峻的情况
小博士只好挺身而出
给大家支招!
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会排斥写作业?
除了做作业真的是一件费力又费脑的苦差事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当你用强制性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时,他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:被命令、被控制。当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“命令”或“控制”的时候,大脑首先输出的信息其实是“拒绝”,而不是“行动”。
所以说,当你命令孩子写作业时,他已经本能在抵抗了。
很多老师、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,总是习惯性地命令、要求,挂在嘴边的总是这几句,“你该做什么?你不该做什么?你在这个时候要学什么?你该怎么听话......”
从来没有问过孩子,“你要不要做什么?你想做什么,接下来,你该怎么做......”这就难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来特别被动,完全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积极性。
参与感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?
如果你只是每天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作业,那么对他而言,他只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,事实上,这个时候,孩子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。
只有当他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作业这项任务的一份子,并且是最重要的主体时,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。换句话说,只有这样,他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完成作业。

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作业有参与感?
#沟通时,尽量把祈使句换成疑问句
“吃完饭了,赶紧去写作业。”换成“我们现在吃完饭了,接下来该做什么?”
“先去写语文,写完语文再写数学。”换成:“你想先写什么?”
“快点写啊,别磨蹭。” “认真点啊。”换成“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?”
这样做,是为了让孩子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。
#给予孩子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,并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
将简单的一句话分成三五句来讲,这样转换说话方式,一开始,你可能会觉得很累,可能会认为你直接告诉他答案比等待孩子自己回答要节省时间。
但是,对于孩子来说,经过自己思考,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,要比听到的话有用得多。
#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
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,和孩子一起沟通,制定一份学习计划。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,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,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。
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,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!
制定计划算是前期统筹的过程,这个过程相当于自我意识的激发和参与感的培养。
#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
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,孩子会更有参与感,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,他们会更有成就感。
目标的制定可以从短期目标开始,比如认真完成作业、不磨蹭、作业正确率高等等;也可以从中期目标开始,比如期中考试成绩、一个月内做作业的认真度;也可以从长期目标开始,比如学期末的进步、成绩等等。
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,充分尊重并帮助他执行即可。自己制定奖惩规则不仅有利于孩子培养参与意识,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。
#做温和、坚定的执行者
家长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奖惩规则,严格执行。当孩子进步时,不要吝啬给他的鼓励。当他没有完成目标,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绝不能姑息。

好了,今天就到这儿吧!
明天我们接着说!